跳至主要內容

【生命鬥士】婦產科名醫林禹宏的雙重戰場:抗癌後苦等肺移植,用呼吸器寫衛教文盼重生

從送子醫師到重症患者:林禹宏的生死課題

骨髓移植的父子情深

54歲的不孕症權威林禹宏醫師,四年前在診間突然昏倒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。當時慈濟骨髓庫找不到配對者,25歲的兒子林政緯二話不說捲起袖子:「老爸從小教我生命可貴,這次換我當他的救命恩人!」歷經三次幹細胞採集,終於在2019年完成移植手術。

二次抗戰的殘酷考驗

2021年原以為重獲新生,卻發現移植細胞出現變異。二次輸入幹細胞引發激烈排斥反應,林醫師回憶:「每天狂瀉20次,指甲整片剝落,照鏡子看到全身黑斑,差點認不得自己。」短短14天暴瘦14公斤,靠營養針維持生命。

葉克膜下的衛教堅持

去年3月肺功能只剩15%,台大醫院評估必須換肺。現在每天靠葉克膜維持血氧,女兒林俐吟在臉書寫道:「爸爸連刷牙都要分三次完成,但每周四準時在FB發布婦科衛教文章。」護理師透露他用顫抖的手指逐字敲打:「試管嬰兒成功率…卵巢保養…」,每篇文末都不忘加上#堅持到底。

那些教會他的病患們

「21床張小姐做過8次試管,第9次終於成功。」林醫師常拿案例鼓勵自己。今年3月原本等到A型肺臟,因捐贈者肺部浸潤被迫放棄。他苦笑:「就像胚胎著床失敗,只能準備下次周期。」現在隨身帶著消毒過的聽診器,等待重回診間那天。

生命教育的漣漪效應

女兒的PO文引發全台器官捐贈簽署潮,衛福部統計單週申請量暴增3倍。林醫師透過視訊說:「當年接生的小寶寶都上大學了,現在好想親手抱孫子…」台大移植團隊透露:「他的病例特殊,需要雙側肺葉且不能有感染史,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。」

醫療現場的雙向療癒

從主治醫師變成23樓移植病房的6號床病人,林禹宏最有感觸的是「同理心」:「過去總叫患者要堅強,現在才知道插鼻胃管有多想吐,躺病床聽家屬討論後事有多煎熬。」這段經歷讓他重新設計診間:「以後要放更舒服的檢查椅,化療病人問診優先安排。」

健康服務力的生命啟示

《健康服務力365》最新數據顯示,器官捐贈議題討論度較去年同期成長180%。台大醫院移植團隊王主任說:「林醫師案例讓民眾理解,1人捐贈最多能救8個家庭。」目前全台有10,357人等待器官移植,其中肺臟需求者僅占2%,但平均需等待914天。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