🇹🇼 出國玩腸胃就作怪?醫師教你打包「救命藥包」的小心機
過年連假快到了,機票訂好準備衝一波國外旅行了嗎?先別急!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,超過6成旅客都遇過「玩到一半狂跑廁所」或「好幾天大不出來」的窘境。這次特別訪問兩位資深醫師,教你怎麼準備連小孩都適用的旅行醫藥包!
🧳 行前必塞3類「保命藥品」 這樣帶最聰明
💊【止瀉組合包】大人小孩分開裝
- 成人首選:洛哌丁胺(loperamide)能快速緩解腹瀉,記得選原廠包裝避免海關問題
- 兒童專用:醫師強調絕對不能減量吃大人藥!建議帶小兒專用止瀉懸浮液,用量要算好「體重對照表」
- 隱藏版神器:帶幾包口服電解質粉,拉肚子時泡冷水就能喝,比運動飲料更有效
🤮【防吐急救組】暈車、食物中毒都可用
- 咀嚼錠最方便:meclizine成分在飛機顛簸時超好用,上機前30分鐘先吞一顆
- 塞劑型備用:萬一吐到連水都喝不下,記得準備肛門塞劑,但要注意保存溫度
- 兒童貼片:皮膚貼片式止吐劑,適合不肯吃藥的小孩,貼耳後就能生效
🦠【腸道保鑣隊】從頭預防最關鍵
- 醫師私推菌種:挑選含布拉氏酵母菌的益生菌,耐高溫不用冰,適合東南亞旅遊
- 飯前小秘訣:到達目的地首餐先吞2顆益生菌,在腸道築起「防護牆」
- 軟便劑選擇:氧化鎂類最溫和,睡前吃1顆,隔天順暢不腹痛
🚽 為什麼出國就便秘?原來是「這些習慣」害的!
🌡️ 交感神經失調實測
臺大醫院研究發現,76%旅客在長途飛行後會出現「腸道罷工」現象。醫師解釋這就像整天開會緊張到不想上廁所,建議:
- 維持「黃金如廁時機」:按台灣時間每天固定蹲馬桶
- 帶慣用濕紙巾:熟悉的觸感能誘發便意
- 按摩神器:準備會震動的刮痧板,順時鐘按摩肚臍周圍
🥬 膳食纖維補給妙招
日本旅遊最容易青菜不足!醫師推薦「3招偷吃步」:
- 便利商店買海藻沙拉包加在泡麵裡
- 早餐先嗑2根機場帶的香蕉
- 隨身帶奇亞籽,加水膨脹後混入飲料
💦 旅行者腹瀉真相 原來要這樣防!
🦠 細菌地圖大公開
地區 | 常見致病菌 | 高風險食物 |
---|---|---|
東南亞 | 產毒性大腸桿菌 | 冰塊、椰奶 |
南亞 | 霍亂弧菌 | 生蝦、醬料 |
非洲 | 志賀氏菌 | 生菜、水果 |
歐美 | 沙門氏菌 | 半熟蛋、美乃滋 |
🚫 絕對不能做的7件事
- 用飯店水龍頭水刷牙(改用瓶裝水)
- 吃切好的水果拼盤
- 點「去冰」飲料(冰塊最危險!)
- 用餐廳提供的檸檬片(表皮有菌)
- 吃buffet的生魚片(離開冷藏超過2小時)
- 嘗試路邊攤醬料(反覆使用易滋生細菌)
- 觸摸貨幣後直接拿食物(先酒精消毒)
👶 親子旅行必學 兒童用藥安全守則
❗ 絕對禁止的藥品
- 含可待因成分的止瀉藥(12歲以下禁用)
- 阿司匹靈類退燒藥(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)
✅ 安全攜帶訣竅
- 保留原包裝盒與說明書
- 準備醫師開立的英文診斷書
- 分裝時寫上「中英文藥名」
- 隨身攜帶不要託運
🆘 緊急狀況處理SOP
黃金自救時間表: | 症狀 | 0-6小時處理 | 6小時後行動 |
---|---|---|---|
輕微腹瀉 | 補充電解質水 | 每小時喝100ml | |
水便帶血 | 服用抗生素 | 就近就醫 | |
嘔吐超過3次 | 停止進食 | 使用塞劑 | |
便秘3天 | 甘油球灌腸 | 調整飲食 |
最後提醒大家,旅遊醫療險一定要保!遇到嚴重腹瀉需要打點滴時,有些國家醫療費可能高達上萬元台幣。準備好藥包、做足功課,才能玩得盡興又安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