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11月大寶寶險窒息!隱形眼鏡吸棒卡支氣管全記錄

🚨驚險72小時!隱形眼鏡吸棒差點要命

凌晨急診室生死一瞬間

6月18日凌晨1點23分,花蓮慈濟急診室衝進一對抱著嬰兒的年輕父母。11個月大的小佩(化名)全身發紫,嘴唇像葡萄般暗沉,小手小腳不停抽搐。護理師量血氧濃度只剩82%,比正常95%以上低了一大截!

醫師現場直擊「白色左肺」

急診兒科醫師陳明群馬上插氣管內管,看著X光片倒抽一口氣——左邊整個肺葉像被壓扁的氣球,完全變成白色!電腦斷層掃出更驚人畫面:左支氣管卡著長條異物,右肺則像快爆掉的氣球過度膨脹。

支氣管鏡搶救過程大公開

  1. 凌晨3:15 轉送兒童加護病房
  2. 上午9:00 全身麻醉進行支氣�管鏡手術
  3. 9:27 夾出3.5cm透明硬物
  4. 術後發現 吸棒表面佈滿齒痕狀刮痕

護理長私下透露:「吸棒比嬰兒喉嚨還粗,真不知道怎麼吞下去的!」原來家長幫寶寶換衣服時,隨手把護理包放床邊,轉個身拿尿布就出事。

👶口腔期寶寶必知5大危險物品

花蓮慈濟兒童急重症科主任裘品筠特別整理:

  1. 直徑<4cm物品:電池、鈕扣、硬幣
  2. 長條狀物品:吸管、筆蓋、髮夾
  3. 黏稠物:果凍、麻糬、花生醬
  4. 尖銳物:牙籤、螺絲釘、別針
  5. 家庭常見:耳環、戒指、藥丸

⚠️特別注意!隱形眼鏡配件組(吸棒、鑷子)90%家庭都放在床頭櫃,醫師說這根本是「嬰兒危險區」!

💡超實用!嬰兒異物梗塞急救SOP

1歲以下寶寶這樣做:

  1. 拍背5下:虎口托住下巴,頭低腳高拍肩胛骨中間
  2. 壓胸5次:兩指壓胸骨下半部,深度4公分
  3. 檢查口腔:看到異物才用食指勾出
  4. 持續循環:邊做邊打119,絕對不要倒立甩動!

真實案例警示:

去年台北就發生過8個月大男嬰咬斷奶嘴頭,結果家長用「倒吊拍背」反而讓異物卡更深。裘主任強調:「正確姿勢比力道重要,寧可多做幾輪CPR!」

🏠家長最容易忽略的3大危險時刻

  1. 換衣服時:75%意外發生在衣物脫換間
  2. 姊妹搶玩具:32%案例是哥哥姊姊「分享」小零件
  3. 阿公阿嬤顧:長輩常忽略老花眼鏡、假牙清潔錠

裘醫師提醒:「6歲以下不能獨處是法律規定!就算只是轉身泡奶,也要確保有其他大人看著。」

📈驚人統計數據

  • 台灣每年超過500例兒童異物吸入
  • 1歲以下佔67%
  • 最常卡住部位:右支氣管(58%)左支氣管(32%)氣管(10%)
  • 取出異物TOP3:花生、小積木、筆蓋

最後醫師呼籲:「與其整天盯著寶寶,不如做好環境檢查。所有小東西都要收進『加蓋+上鎖』的收納盒,別以為放高處就安全——寶寶爬行能力超乎你想像!」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