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科學解密|每1秒7個念頭怎麼影響健康?
在診間總是散發安定氣場的鄭先安醫師,用現代醫學解讀傳統智慧。根據fMRI腦部掃描研究,人腦每秒平均產生7-9個神經訊號,這跟佛教「一彈指間九百生滅」的古老觀察驚人相似!
鄭醫師用台語俗諺「想東想西,想到破病」解釋:「就像手機開太多APP會當機,腦內小劇場太多會讓自律神經『操到燒掉』。」他特別提醒三高族群要注意,持續性焦慮會讓腎上腺素飆高,血壓血糖跟著失控。
情緒地圖|五臟六腑都在接收心理訊號
「中醫講『喜傷心』不是開玩笑的!」鄭醫師分享真實案例:有位阿公打麻將胡了大牌太興奮,當場胸悶送急診。「情緒就像天氣變化,偶爾颳風下雨沒關係,但天天颱風警報誰受得了?」
臨床發現:
- 長期憂鬱會降低腸胃蠕動頻率
- 慢性壓力會讓甲狀腺指數異常
- 焦慮族群普遍有肩頸僵硬問題
藥物真相|治標不治本的科學證據
「降血壓藥就像踩煞車,但沒解決油門卡住的問題。」鄭醫師用汽修廠比喻現代醫療困境。研究顯示,70%慢性病用藥只能控制數值,無法逆轉病因。他建議服藥同時要做三件事:
- 記錄每天情緒波動曲線
- 練習「舌頂上顎」呼吸法
- 建立身體覺察日記
退休族必學|第二人生的身心保養術
「退休不是關機,是切換模式。」鄭醫師強調,突然停止工作會造成「成就激素」驟降,容易引發退休憂鬱症。他設計「333養生法」:
- 每天3次正念呼吸(每次3分鐘)
- 每周3次社交活動
- 每月3個學習目標
上班族急救包|5招打造抗壓體質
- 便當禪:專心感受米粒的甜味,阻斷焦慮循環
- 電梯冥想:利用短暫空檔做肩頸掃描放鬆
- 通勤觀察:注意腳步與地面的觸感轉移工作壓力
- 午休充電:用「4-7-8呼吸法」重置神經系統
- 睡前儀式:寫下「已完成事項」取代待辦清單
自癒力實驗|3週見效的居家練習
鄭醫師公開診間最常教的「身體掃描法」:
- 躺平後從腳趾開始「意識巡邏」
- 發現緊繃部位就「吹氣進去」的想像
- 每天睡前做10分鐘
- 紀錄身體熱感流動變化
「有位糖尿病患者練習後,空腹血糖從200降到160,這比任何藥物都讓人振奮!」鄭醫師笑著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