癢到抓破皮?認識「風疹塊」真面目
什麼是蕁麻疹?
台語俗稱「起氣某」的蕁麻疹,就像皮膚突然颳起一陣癢風,會冒出不規則紅色腫塊,從米粒大小到手掌大的疹塊都可能出現。最惱人的是這些疹子通常會在24小時內自動消退,但又會不斷在新位置冒出來,反覆發作可長達數週。
急性和慢性怎麼分?
- 急性型:六週內會完全消失,多數人第一次發作都屬這類
- 慢性型:超過六週反覆發作,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
- 特殊型:遇冷/熱就發作,甚至有人對「自己流汗」過敏
不只是吃錯東西!七大隱藏地雷要注意
常見誘發原因
-
食物類:
- 海鮮、芒果、奇異果等高敏食物
- 泡麵/罐頭裡的防腐劑(苯甲酸鹽類)
- 加工肉品的亞硝酸鹽
-
日常接觸:
- 洗衣精殘留化學物質
- 貼身衣物鬆緊帶壓迫(物理性蕁麻疹)
- 健身房共用瑜珈墊清潔劑
-
環境因素:
- 換季溫差超過7度易誘發
- 空調濾網藏塵蟎
- 辦公室影印機碳粉飄散
壓力引爆案例實錄
去年有位工程師每天加班到凌晨,全身起疹抓到流血,吃藥都壓不住。後來配合腹式呼吸訓練與中低強度有氧運動,三個月後發作頻率大減八成!
救命必知!緊急處理三步驟
治療方法大公開
- 第一代抗組織胺:有嗜睡副作用,適合晚上服用
- 第二代長效型:白天上班上課首選
- 生物製劑:針對慢性頑固型,需自費上萬元
- 類固醇:短期使用,避免超過一週
喉嚨腫脹快送醫
若出現呼吸困難、舌頭腫脹或血壓下降,可能是「過敏性休克」前兆,務必立即注射腎上腺素並急診!
日常保養這樣做
衣物挑選秘訣
材質選擇純棉或天絲,避免聚酯纖維摩擦皮膚。洗衣時改用無香料/無螢光劑的清潔劑,並啟動「二次清水洗滌」模式確保無殘留。
洗澡注意事項
水溫控制在38度以下,改用pH5.5弱酸性沐浴乳。特別推薦含有燕麥萃取物的產品,能形成保護膜減少刺激。
飲食調整重點
急性發作期要避開「組織胺含量高」的食物: | 地雷食物 | 安全替代品 |
---|---|---|
番茄罐頭 | 新鮮小番茄 | |
冷凍蝦仁 | 當日現撈鮮魚 | |
加工起司 | 無糖優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