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燒不停!急診醫師教你聰明判斷篩檢時機
最近走進超商聽到「逼」聲就知道又在賣快篩,路上救護車聲音響個不停,急診室被擠得像菜市場。各位鄉親啊!不是所有狀況都要衝醫院,急診醫學會特別畫出四大判斷重點,照著做才不會白跑又增加感染風險。
先搞懂自己屬於哪種人?4種身份對應SOP
① 完全沒接觸史+身體勇健
→ 完全不用篩檢
別以為「篩心安的」是賺到!最近有阿伯每天來急診室要戳鼻子,結果第3天真的被感染。保持正常防疫,口罩戴緊比較實在。
② 有感冒症狀or接觸確診者但沒發病
→ 家用快篩先來一發
像隔壁王太太喉嚨癢癢的,自己戳完陰性就在家休息,隔天再驗變陽性,馬上叫防疫計程車去社區篩檢站做PCR,這樣才不會傳給整棟樓。
③ 被匡列隔離or快篩陽性
→ 直接預約PCR別猶豫
記得要選非大眾運輸工具!上週有個年輕人快篩陽性還搭公車去篩檢,結果同車5個人後來都中獎。
④ 出現這些危險徵兆
→ 馬上去急診別拖!
急診醫護最怕遇到「明明喘到不行還在家撐」的案例。有個50歲大叔胸悶3天才來,到院時血氧只剩85%,差點要插管。
7大危險症狀清單(大人小孩都要看)
⚠️ 呼吸困難:爬一層樓就喘到不行
⚠️ 持續胸痛:像有重物壓著超過10分鐘
⚠️ 嘴唇發紫:看起來像凍僵的紫色
⚠️ 心跳破百:沒發燒卻心跳快到像跑完步
⚠️ 意識模糊:叫名字沒反應或胡言亂語
⚠️ 無法進食:連喝水都會嗆到
⚠️ 整天沒尿:膀胱空超過24小時
家裡有小孩的注意!兒科醫師加碼提醒
最近那個2歲案例讓全台爸媽嚇壞,其實小朋友重症有3個關鍵時間點要把握:
- 發燒超過39度:別以為冰敷就沒事,特別是持續燒不退
- 抽搐或眼神呆滯:就算只有1次也要警覺
- 呼吸變急促:數胸部起伏,1分鐘超過40次要小心
高風險族群特別注意:
- 早產兒或先天心臟病
- 第一型糖尿病小朋友
- 症狀拖4天以上才就醫
- 5-11歲兒童容易引發MIS-C(全身發炎)
重要觀念釐清Q&A
❓「快篩陰性但喉嚨超痛要再驗嗎?」
→ 建議隔12小時再驗,同時做好居家隔離
❓「接觸確診者但沒症狀要隔離嗎?」
→ 現在政策是3天自主防疫+4天自主管理
❓「兒童發燒可以吃退燒藥嗎?」
→ 可以!但吃藥後仍沒退或反覆高燒要就醫
全台防疫資源現況
根據最新統計:
- 每日PCR量能:約22萬件
- 急診壅塞指數:部分醫學中心達重度等級
- 兒童專責病床:已開設1,232床
給家長的小技巧:
先打「防疫專線1922」或「兒科急診諮詢專線」,很多問題其實可以線上解決,不用冒險跑醫院。
醫學會三大呼籲
- 快篩陽性≠確診,還是要PCR確認
- 急診留給真正危急的病患
- 完整接種疫苗才能降低重症率
最後提醒大家,現在各醫院都有戶外篩檢站分流,去之前先查好動線。防疫要同心,才不會累垮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啦!